聲母二(注音檢索)

注音索引聲母二


ㄉ:

  1. ㄉㄚ
    • ㄉㄚ:
    • ㄉㄚˊ:
    • ㄉㄚˇ
    • ㄉㄚˋ
    • ˙ㄉㄚ
  2. ㄉㄜ
    • ㄉㄜ
    • ㄉㄜˊ
    • ˙ㄉㄜ
  3. ㄉㄞ
    • ㄉㄞ
    • ㄉㄞˇ
    • ㄉㄞˋ
  4. ㄉㄟ
    • ㄉㄟˇ
  5. ㄉㄠ
    • ㄉㄠ
    • ㄉㄠˊ
    • ㄉㄠˇ:
    • ㄉㄠˋ
  6. ㄉㄡ
  7. ㄉㄢ
    • ㄉㄢ
    • ㄉㄢˇ
    • ㄉㄢˋ
  8. ㄉㄣ
    • ㄉㄣˋ
  9. ㄉㄤ
    • ㄉㄤ
    • ㄉㄤˇ
    • ㄉㄤˋ
  10. ㄉㄥ
    • ㄉㄥ
    • ㄉㄥˇ
    • ㄉㄥˋ
  11. ㄉ|
    • ㄉ|
    • ㄉ|ˊ
    • ㄉ|ˇ
    • ㄉ|ˋ
  12. ㄉ|ㄝ
    • ㄉ|ㄝ
    • ㄉ|ㄝˊ:
    • ㄉ|ㄝˋ:
  13. ㄉ|ㄠ
    • ㄉ|ㄠ
    • ㄉ|ㄠˇ
    • ㄉ|ㄠˋ
  14. ㄉ|ㄡ
    • ㄉ|ㄡ
  15. ㄉ|ㄢ
    • ㄉ|ㄢ
    • ㄉ|ㄢˇ
    • ㄉ|ㄢˋ
  16. ㄉ|ㄥ
    • ㄉ|ㄥ:
    • ㄉ|ㄥˇ
    • ㄉ|ㄥˋ
  17. ㄉㄨ
    • ㄉㄨ
    • ㄉㄨˊ
    • ㄉㄨˇ
    • ㄉㄨˋ
  18. ㄉㄨㄛ
    • ㄉㄨㄛ
    • ㄉㄨㄛˊ
    • ㄉㄨㄛˇ
    • ㄉㄨㄛˋ
  19. ㄉㄨㄟ
    • ㄉㄨㄟ
    • ㄉㄨㄟˋ
  20. ㄉㄨㄢ
    • ㄉㄨㄢ
    • ㄉㄨㄢˇ
    • ㄉㄨㄢˋ
  21. ㄉㄨㄣ
    • ㄉㄨㄣ
    • ㄉㄨㄣˇ
    • ㄉㄨㄣˋ
  22. ㄉㄨㄥ
    • ㄉㄨㄥ
    • ㄉㄨㄥˇ
    • ㄉㄨㄥˋ

ㄊ:

  1. ㄊㄚ
    • ㄊㄚ
    • ㄊㄚˇ
    • ㄊㄚˋ
  2. ㄊㄜ
    • ㄊㄜˋ
  3. ㄊㄞ
    • ㄊㄞ
    • ㄊㄞˊ
    • ㄊㄞˇ:
    • ㄊㄞˋ
    • ˙ㄊㄞ
  4. ㄊㄠ
    • ㄊㄠ
    • ㄊㄠˊ
    • ㄊㄠˇ
    • ㄊㄠˋ
    • ˙ㄊㄠ
  5. ㄊㄡ
    • ㄊㄡ
    • ㄊㄡˊ
    • ㄊㄡˇ
    • ㄊㄡˋ
    • ˙ㄊㄡ
  6. ㄊㄢ
    • ㄊㄢ:
    • ㄊㄢˊ
    • ㄊㄢˇ
    • ㄊㄢˋ
  7. ㄊㄤ
    • ㄊㄤ
    • ㄊㄤˊ
    • ㄊㄤˇ
    • ㄊㄤˋ
  8. ㄊㄥ
    • ㄊㄥˊ
  9. ㄊ|
    • ㄊ|
    • ㄊ|ˊ
    • ㄊ|ˇ
    • ㄊ|ˋ
  10. ㄊ|ㄝ
    • ㄊ|ㄝ
    • ㄊ|ㄝˇ
    • ㄊ|ㄝˋ
  11. ㄊ|ㄠ
    • ㄊ|ㄠ
    • ㄊ|ㄠˊ:
    • ㄊ|ㄠˇ
    • ㄊ|ㄠˋ
  12. ㄊ|ㄢ
    • ㄊ|ㄢ:
    • ㄊ|ㄢˊ
    • ㄊ|ㄢˇ
    • ㄊ|ㄢˋ
  13. ㄊ|ㄥ
    • ㄊ|ㄥ
    • ㄊ|ㄥˊ
    • ㄊ|ㄥˇ
    • ㄊ|ㄥˋ
  14. ㄊㄨ
    • ㄊㄨ
    • ㄊㄨˊ
    • ㄊㄨˇ
    • ㄊㄨˋ
  15. ㄊㄨㄛ
    • ㄊㄨㄛ
    • ㄊㄨㄛˊ
    • ㄊㄨㄛˇ
    • ㄊㄨㄛˋ
  16. ㄊㄨㄟ
    • ㄊㄨㄟ
    • ㄊㄨㄟˊ
    • ㄊㄨㄟˇ
    • ㄊㄨㄟˋ
  17. ㄊㄨㄢ
    • ㄊㄨㄢ:
    • ㄊㄨㄢˊ
    • ㄊㄨㄢˇ
    • ㄊㄨㄢˋ
  18. ㄊㄨㄣ
    • ㄊㄨㄣ
    • ㄊㄨㄣˊ:
    • ㄊㄨㄣˇ
    • ㄊㄨㄣˋ
  19. ㄊㄨㄥ
    • ㄊㄨㄥ
    • ㄊㄨㄥˊ:
    • ㄊㄨㄥˇ
    • ㄊㄨㄥˋ

ㄋ:

  1. ㄋㄚ
    • ㄋㄚ
    • ㄋㄚˊ
    • ㄋㄚˇ
    • ㄋㄚˋ
    • ˙ㄋㄚ
  2. ㄋㄜ
    • ㄋㄜˋ
    • ˙ㄋㄜ
  3. ㄋㄞ
    • ㄋㄞˇ
    • ㄋㄞˋ
  4. ㄋㄟ
    • ㄋㄟˇ
    • ㄋㄟˋ
  5. ㄋㄠ
    • ㄋㄠ:
    • ㄋㄠˊ
    • ㄋㄠˇ
    • ㄋㄠˋ
  6. ㄋㄡ
    • ㄋㄡˊ
    • ㄋㄡˋ
  7. ㄋㄢ
    • ㄋㄢ
    • ㄋㄢˊ
    • ㄋㄢˇ
    • ㄋㄢˋ
  8. ㄋㄣ
    • ㄋㄣˋ
  9. ㄋㄤ
    • ㄋㄤˊ
    • ㄋㄤˇ
    • ㄋㄤˋ
    • ˙ㄋㄤ
  10. ㄋㄥ
    • ㄋㄥˊ
  11. ㄋ|
    • ㄋ|ˊ
    • ㄋ|ˇ:
    • ㄋ|ˋ:
  12. ㄋ|ㄝ
    • ㄋ|ㄝ
    • ㄋ|ㄝˊ
    • ㄋ|ㄝˋ
  13. ㄋ|ㄠ
    • ㄋ|ㄠˇ
    • ㄋ|ㄠˋ
  14. ㄋ|ㄡ
    • ㄋ|ㄡ
    • ㄋ|ㄡˊ
    • ㄋ|ㄡˇ
    • ㄋ|ㄡˋ
  15. ㄋ|ㄢ
    • ㄋ|ㄢ
    • ㄋ|ㄢˊ
    • ㄋ|ㄢˇ
    • ㄋ|ㄢˋ
  16. ㄋ|ㄣ
    • ㄋ|ㄣˊ
  17. ㄋ|ㄤ
    • ㄋ|ㄤˊ
    • ㄋ|ㄤˋ
  18. ㄋ|ㄥ
    • ㄋ|ㄥˊ
    • ㄋ|ㄥˇ
    • ㄋ|ㄥˋ
  19. ㄋㄨ
    • ㄋㄨˊ
    • ㄋㄨˇ
    • ㄋㄨˋ
  20. ㄋㄨㄛ
    • ㄋㄨㄛˊ
    • ㄋㄨㄛˇ
    • ㄋㄨㄛˋ
    • ㄋㄨㄢˇ
  21. ㄋㄨㄣ
    • ㄋㄨㄣˊ
  22. ㄋㄨㄥ
    • ㄋㄨㄥ:𠧗〗。
    • ㄋㄨㄥˊ
    • ㄋㄨㄥˋ
  23. ㄋㄩ
    • ㄋㄩˇ
    • ㄋㄩˋ
  24. ㄋㄩㄝ
    • ㄋㄩㄝˋ

ㄌ:

  1. ㄌㄚ
    • ㄌㄚ
    • ㄌㄚˊ
    • ㄌㄚˇ
    • ㄌㄚˋ
    • ˙ㄌㄚ
  2. ㄌㄛ
    • ˙ㄌㄛ
  3. ㄌㄜ
    • ㄌㄜˋ
    • ˙ㄌㄜ
  4. ㄌㄞ
    • ㄌㄞˊ
    • ㄌㄞˋ
  5. ㄌㄟ
    • ㄌㄟ
    • ㄌㄟˊ
    • ㄌㄟˇ
    • ㄌㄟˋ
  6. ㄌㄠ
    • ㄌㄠ
    • ㄌㄠˊ
    • ㄌㄠˇ
    • ㄌㄠˋ
  7. ㄌㄡ
    • ㄌㄡ
    • ㄌㄡˊ
    • ㄌㄡˇ
    • ㄌㄡˋ
    • ˙ㄌㄡ
  8. ㄌㄢ
    • ㄌㄢˊ
    • ㄌㄢˇ
    • ㄌㄢˋ
  9. ㄌㄤ
    • ㄌㄤ
    • ㄌㄤˊ
    • ㄌㄤˇ
    • ㄌㄤˋ
  10. ㄌㄥ
    • ㄌㄥ
    • ㄌㄥˊ
    • ㄌㄥˇ
    • ㄌㄥˋ
  11. ㄌ|
    • ㄌ|
    • ㄌ|ˊ:
    • ㄌ|ˇ:
    • ㄌ|ˋ:
    • ˙ㄌ|
  12. ㄌ|ㄚ
    • ㄌ|ㄚˇ
  13. ㄌ|ㄝ
    • ㄌ|ㄝ
    • ㄌ|ㄝˊ
    • ㄌ|ㄝˇ
    • ㄌ|ㄝˋ:
  14. ㄌ|ㄠ
    • ㄌ|ㄠ
    • ㄌ|ㄠˊ
    • ㄌ|ㄠˇ
    • ㄌ|ㄠˋ
  15. ㄌ|ㄡ
    • ㄌ|ㄡ
    • ㄌ|ㄡˊ
    • ㄌ|ㄡˇ
    • ㄌ|ㄡˋ
  16. ㄌ|ㄢ
    1. ㄌ|ㄢˊ
    2. ㄌ|ㄢˇ
    3. ㄌ|ㄢˋ
  17. ㄌ|ㄣ
    1. ㄌ|ㄣˊ:
    2. ㄌ|ㄣˇ
    3. ㄌ|ㄣˋ
  18. ㄌ|ㄤ
    • ㄌ|ㄤˊ:
    • ㄌ|ㄤˇ
    • ㄌ|ㄤˋ
  19. ㄌ|ㄥ
    • ㄌ|ㄥ
    • ㄌ|ㄥˊ:
    • ㄌ|ㄥˇ
    • ㄌ|ㄥˋ
  20. ㄌㄨ
    • ㄌㄨ
    • ㄌㄨˊ
    • ㄌㄨˇ
    • ㄌㄨˋ
  21. ㄌㄨㄛ
    • ㄌㄨㄛ
    • ㄌㄨㄛˊ
    • ㄌㄨㄛˇ
    • ㄌㄨㄛˋ
  22. ㄌㄨㄢ
    • ㄌㄨㄢˊ
    • ㄌㄨㄢˇ
    • ㄌㄨㄢˋ
  23. ㄌㄨㄣ
    • ㄌㄨㄣ
    • ㄌㄨㄣˊ
    • ㄌㄨㄣˋ
  24. ㄌㄨㄥ
    • ㄌㄨㄥˊ
    • ㄌㄨㄥˇ
    • ㄌㄨㄥˋ
  25. ㄌㄩ
    • ㄌㄩˊ
    • ㄌㄩˇ
    • ㄌㄩˋ
  26. ㄌㄩㄝ
    • ㄌㄩㄝˋ:
  27. ㄌㄩㄢ
    • ㄌㄩㄢˊ
    • ㄌㄩㄢˇ

聲母一(注音檢索)

注音索引聲母一


ㄅ:

  1. ㄅㄚ
    • ㄅㄚ
    • ㄅㄚˊ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ㄚ
  2. ㄅㄛ
    • ㄅㄛ
    • ㄅㄛˊ
    • ㄅㄛˇ
    • ㄅㄛˋ
    • ˙ㄅㄛ
  3. ㄅㄞ
    • ㄅㄞ
    • ㄅㄞˊ
    • ㄅㄞˇ
    • ㄅㄞˋ
  4. ㄅㄟ
    • ㄅㄟ
    • ㄅㄟˇ
    • ㄅㄟˋ
    • ˙ㄅㄟ
  5. ㄅㄠ
    • ㄅㄠ
    • ㄅㄠˊ
    • ㄅㄠˇ
    • ㄅㄠˋ
  6. ㄅㄢ
    • ㄅㄢ
    • ㄅㄢˇ
    • ㄅㄢˋ
  7. ㄅㄣ
    • ㄅㄣ
    • ㄅㄣˇ
    • ㄅㄣˋ
  8. ㄅㄤ
    • ㄅㄤ
    • ㄅㄤˇ
    • ㄅㄤˋ
  9. ㄅㄥ
    • ㄅㄥ
    • ㄅㄥˊ
    • ㄅㄥˇ
    • ㄅㄥˋ
  10. ㄅ|
    • ㄅ|
    • ㄅ|ˊ
    • ㄅ|ˇ
    • ㄅ|ˋ
  11. ㄅ|ㄝ
    • ㄅ|ㄝ
    • ㄅ|ㄝˊ
    • ㄅ|ㄝˇ
    • ㄅ|ㄝˋ
  12. ㄅ|ㄠ
    • ㄅ|ㄠ
    • ㄅ|ㄠˊ:
    • ㄅ|ㄠˇ
    • ㄅ|ㄠˋ
  13. ㄅ|ㄢ
    • ㄅ|ㄢ:
    • ㄅ|ㄢˇ
    • ㄅ|ㄢˋ
  14. ㄅ|ㄣ
    • ㄅ|ㄣ
    • ㄅ|ㄣˋ
  15. ㄅ|ㄤ
    • ㄅ|ㄤˊ:
  16.  ㄅ|ㄥ
    • ㄅ|ㄥ
    • ㄅ|ㄥˇ
    • ㄅ|ㄥˋ
  17. ㄅㄨ
    • ㄅㄨ
    • ㄅㄨˊ
    • ㄅㄨˇ
    • ㄅㄨˋ

ㄆ:

  1. ㄆㄚ
    • ㄆㄚ
    • ㄆㄚˊ
    • ㄆㄚˋ
    • ˙ㄆㄚ
  2. ㄆㄛ
    • ㄆㄛ
    • ㄆㄛˊ
    • ㄆㄛˇ
    • ㄆㄛˋ:
  3. ㄆㄞ
    • ㄆㄞ
    • ㄆㄞˊ
    • ㄆㄞˇ
    • ㄆㄞˋ
  4. ㄆㄟ
    • ㄆㄟ
    • ㄆㄟˊ
    • ㄆㄟˋ
  5. ㄆㄠ
    • ㄆㄠ
    • ㄆㄠˊ
    • ㄆㄠˇ
    • ㄆㄠˋ
  6. ㄆㄡ
    • ㄆㄡ
    • ㄆㄡˊ
    • ㄆㄡˇ
  7. ㄆㄢ
    • ㄆㄢ
    • ㄆㄢˊ
    • ㄆㄢˋ
  8. ㄆㄣ
    • ㄆㄣ
    • ㄆㄣˊ
    • ㄆㄣˋ
  9. ㄆㄤ
    • ㄆㄤ
    • ㄆㄤˊ
    • ㄆㄤˋ
  10. ㄆㄥ
    • ㄆㄥ
    • ㄆㄥˊ
    • ㄆㄥˇ
    • ㄆㄥˋ
  11. ㄆ|
    • ㄆ|
    • ㄆ|ˊ:
    • ㄆ|ˇ
    • ㄆ|ˋ
  12. ㄆ|ㄚ
    1. ㄆ|ㄚ
  13. ㄆ|ㄝ
    • ㄆ|ㄝ
    • ㄆ|ㄝˇ
    • ㄆ|ㄝˋ
  14. ㄆ|ㄠ
    • ㄆ|ㄠ
    • ㄆ|ㄠˊ
    • ㄆ|ㄠˇ
    • ㄆ|ㄠˋ
  15. ㄆ|ㄢ
    • ㄆ|ㄢ
    • ㄆ|ㄢˊ
    • ㄆ|ㄢˇ
    • ㄆ|ㄢˋ
  16. ㄆ|ㄣ
    • ㄆ|ㄣ
    • ㄆ|ㄣˊ
    • ㄆ|ㄣˇ
    • ㄆ|ㄣˋ
  17. ㄆ|ㄥ
    • ㄆ|ㄥ
    • ㄆ|ㄥˊ
    • ㄆ|ㄥˋ
  18. ㄆㄨ
    • ㄆㄨ
    • ㄆㄨˊ
    • ㄆㄨˇ
    • ㄆㄨˋ

ㄇ:

  1. ㄇㄚ
    • ㄇㄚ
    • ㄇㄚˊ
    • ㄇㄚˇ
    • ㄇㄚ
    • ˙ㄇㄚ
  2. ㄇㄛ
    • ㄇㄛ
    • ㄇㄛˊ
    • ㄇㄛˇ
    • ㄇㄛˋ
    • ˙ㄇㄜ
  3. ㄇㄞ
    • ㄇㄞˊ
    • ㄇㄞˇ
    • ㄇㄞˋ
  4. ㄇㄟˊ
    • ㄇㄟˊ:
    • ㄇㄟˇ
    • ㄇㄟˋ
  5. ㄇㄠ
    • ㄇㄠ
    • ㄇㄠˊ
    • ㄇㄠˇ
    • ㄇㄠˋ
  6. ㄇㄡ
    • ㄇㄡˊ
    • ㄇㄡˇ
    • ㄇㄡˋ
  7. ㄇㄢ
    • ㄇㄢ
    • ㄇㄢˊ
    • ㄇㄢˇ
    • ㄇㄢˋ
  8. ㄇㄣ
    • ㄇㄣ
    • ㄇㄣˊ
    • ㄇㄣˇ
    • ㄇㄣˋ
    • ˙ㄇㄣ
  9. ㄇㄤ
    • ㄇㄤˊ
    • ㄇㄤˇ
  10. ㄇㄥ
    • ㄇㄥ
    • ㄇㄥˊ:
    • ㄇㄥˇ
    • ㄇㄥˋ
  11. ㄇ|
    • ㄇ|
    • ㄇ|ˊ:
    • ㄇ|ˇ
    • ㄇ|ˋ
  12. ㄇ|ㄝ
    • ㄇ|ㄝ
    • ㄇ|ㄝˋ
  13. ㄇ|ㄠ
    • ㄇ|ㄠ
    • ㄇ|ㄠˊ
    • ㄇ|ㄠˇ
    • ㄇ|ㄠˋ
  14. ㄇ|ㄡ
    • ㄇ|ㄡˋ
  15. ㄇ|ㄢ
    • ㄇ|ㄢˊ
    • ㄇ|ㄢˇ
    • ㄇ|ㄢˋ
  16. ㄇ|ㄣ
    • ㄇ|ㄣˊ
    • ㄇ|ㄣˇ
  17. ㄇ|ㄥ
    • ㄇ|ㄥˊ
    • ㄇ|ㄥˇ
    • ㄇ|ㄥˋ
  18. ㄇㄨ
    • ㄇㄨˊ
    • ㄇㄨˇ
    • ㄇㄨˋ

ㄈ:

  1. ㄈㄚ
    • ㄈㄚ
    • ㄈㄚˊ
    • ㄈㄚˇ
    • ㄈㄚˋ
  2. ㄈㄛ
    • ㄈㄛˊ
  3. ㄈㄟ
    • ㄈㄟ
    • ㄈㄟˊ
    • ㄈㄟˇ
    • ㄈㄟˋ
  4. ㄈㄡ
    • ㄈㄡ
    • ㄈㄡˊ
    • ㄈㄡˇ
    • ㄈㄡˋ
  5. ㄈㄢ
    • ㄈㄢ
    • ㄈㄢˊ
    • ㄈㄢˇ
    • ㄈㄢˋ
  6. ㄈㄣ
    • ㄈㄣ
    • ㄈㄣˊ
    • ㄈㄣˇ
    • ㄈㄣˋ
  7. ㄈㄤ
    • ㄈㄤ
    • ㄈㄤˊ
    • ㄈㄤˇ
    • ㄈㄤˋ
  8. ㄈㄥ
    • ㄈㄥ
    • ㄈㄥˊ
    • ㄈㄥˇ
    • ㄈㄥˋ
  9. ㄈㄨ
    • ㄈㄨ
    • ㄈㄨˊ
    • ㄈㄨˇ
    • ㄈㄨˋ

怪物詞語種標準(聖典)

怪物詞語種規則
  1. 怪物詞語種基本規則:詞種為詞性之種類,語種為語句性質之種類(限定於複句),特別詞語種為詞語種的特殊表示方式。
  2. 示型與示:由數詞與其它詞組詞後再夾入形詞而成的詞為示型詞,概括「示型名詞」、「示型數名詞」、「示型數單詞」、「示型數量詞」。形詞與單詞組合而成的詞為示詞(不含數的單詞),概括「示單詞」、「示量詞」、「示計詞」。示詞前方用形詞修飾可屬強調語。示詞前方用數字的形詞修飾,則易與示型詞混淆;例如「一整個」乍看之下為示型數量詞(由數量詞「一個」與形詞「【整】」組成),但若把數詞「」替換成「【二】」則不通順,表示此處的「」並非為數詞,故「一整個」為受形詞修飾的示量詞,且屬強調語
  3. 熟語:常被使用且不能任意改動否則會喪失原有含意的語句。在詞語種上分為「述詞」(無標點符號的熟語)與「慣語」(有標點符號的熟語)。並細分為「成語」、「諺語」、「歇後語」、「格言」、「慣用語」五種。
詞種
  1. 名:名詞,名稱之詞。含專名、單位(獨立詞種)、人名(包含稱謂及稱謂上的謙稱與尊稱)、合稱、範圍名詞、慣連語(慣用名詞{含數名詞}、助詞、名詞之組合)、不定詞。如:「天山地海、語文、雙頭蛇、三人、電閃、家裡。」
    1. 類:類詞,分類用詞。常見的分類有:部首(文字之分類)、生物分類、學科名(知識的分類)。文體名為描述文章之類型,無明確層級關係,不屬本詞性。[以屬性劃分的分類僅為「形容劃分」,如「黑牛」僅由「黑」之屬性來劃分(修飾)「牛」,故僅屬名詞。]
    2. 示型名:示型名詞。如數詞「」與名詞「【會】」組名詞,此時,於兩相異詞性之詞之間置入形詞「【大】」,變成「一大會」,從而提高含義程度。
  2. 動:動詞,舉動之詞。含命令語。如:「拍打、撞、生活化、亂來。」[動詞若要轉名的話,僅能由轉名助詞銜接二字動詞。]
  3. 形:形詞(形容詞),形容之詞。是形容事物周邊資訊的詞。通常修飾名詞。含擬詞(擬態詞)。疊形:加深所形容之程度。如:「高大{形容事物的外貌}、平穩{形容事物的狀態}、『各』個選手、靜靜{疊形}。」
  4. 述:述詞(描述之詞)。即由不同詞性的詞組成的詞(即短語)。為一種熟語。常由動詞與名詞組詞。如:「論事、執筆、打狗、心如刀割、不知天高地厚、一毛錢一棍子打死{尾動性述詞}。」[兩名詞組詞為合稱,屬名詞,猶「一官半職」;兩數名詞組詞,不屬合稱,因此不屬名詞,猶「一板一眼」;或引申後作為名詞使用,猶「一朝一夕」。副詞與動詞組詞,為動詞;兩組副詞與動詞之組合組詞時,等於兩動詞組詞,故仍屬動詞。]
  5. 副:副詞,事物表現出的形態舉止,從中再進行調整、描寫的詞。不能接名詞,可修飾動詞或形詞。如:「『好』高{樣態調整}、『果然』為真{事質樣整}、『大概』行吧!{意志述整} 『曾』看過{時態調整}、『一直』都是{頻率調整}『全部』弄{範圍調整}、『索性』離開{意志述整}。」[『即時』為名詞,雖常用於動詞前,但後可接名詞,因此不屬副詞。舉動述整的詞本身不具副詞詞性,為助詞輔助述詞作狀語而成,若該詞同時具述詞與副詞詞性,則部分情況下,副詞為述詞轉品引申而成。]
    1. 進:進詞,進行狀況之詞。是表示事物舉動、狀態之進行狀況的詞。與前方動詞組成動詞。如:「曾有『過』{通態}、看『完』了 {結態}用『盡』{存態}、瞄準『好』了{結態}、打『出去』啦{向態}、 飛『去』了{向態}、 抓『來』了{向態}、抓『到』犯人{觸態}、抬『起{起來}』{向態}。」[「『等〈我們〉到』〈了〉車站」指「等待到達…」,兩字皆為動詞,沒有進詞詞性;「等〈了〉〈我們〉『到』天黑」為介詞詞性{此處之「等到」不視為連詞};「他等『到』禮物了」為進詞詞性,表示「等待」之動作讓自己的接觸了禮物。]
  6. 聲:聲詞擬聲詞、狀聲詞),聲音之詞。語句上可以副詞或其它詞性之形式運用。疊聲:加長聲響長短。如:「叮噹、叮叮噹噹{疊聲}、嘎嘎、鏗鏘……」/「『咚咚{疊聲}』的大鼓、『嗚嗚』地叫。」
    1. 嘆:嘆詞、歎詞、感嘆詞。如:「唉!」「嗯!」「啊!」
  7. 連:連詞,連結之詞。是連結前後語句,表示邏輯關係的詞。如:「所以… {結果關係} 於是… {結果關係} 則…{影響關係} 但… {轉折關係}假如… {前提關係}進而…{加層關係}之所以…{前提關係}比起…{取捨關係}。」
  8. 繫:繫詞,接繫之詞。一個以上的關係事物,並列列舉時運用。如:「我『與』你兩人{連續列舉}、我『或』你兩人{選擇列舉}、一來…二來…{項目列舉}、一…一…同述列舉,繫詞組成構詞}、邊…邊…同述列舉,繫詞組成構詞}。」
  9. 介:介詞,引介之詞。是指示後方詞語是表示事物範疇的詞。如:「『對於』這條路……」/「『向』我致敬。」/「我『在』早上打工。」[前例指示後方詞語為事物所牽涉的範圍,中例指示後方詞語為事物舉動牽涉的對象範圍,後例指示後方詞語為述詞牽涉的時間範圍。]
  10. 代:代詞,代用之詞。常見有代名詞(替代名詞),代替事物或其名稱的詞。如:「此{指示代詞}、他{人稱代詞⦅置於名詞前屬修飾語,屬形詞⦆}、亂『來』{舉動代詞}、誰{疑問代詞}、『各』自成家{指示代詞}、『某』{人稱代詞⦅置於名詞前屬修飾語,屬形詞⦆}。」
  11. 助:助詞,輔助之詞。是協助顯示詞、句結構的詞。如:「我『的』東西{所屬結構}、他『被』我看{被動結構}、不行『的』{語氣結構}、是這樣『嗎』{語氣結構}、去過『了』{結動結構}、頂多漏氣『而已』{限制結構}、我『來』弄{意向結構}『要』走也好{意向結構}、作業『中』{進動結構}、吵鬧『著』{進動結構}。」
  12. 調:調詞,調節之詞。因某種關係,所加上的字詞,詞位具追加結構之效能,屬助詞,通常作補語組句。包含:【詞綴】(概括「調音詞」{改善句子的音節}、音綴詞{影響詞尾聲音的變化}) 、【襯字】(古曲格式外,額外的綴飾詞)、【口頭禪】(習慣性加綴)、表意詞(補充表示意志) 、修辭字(因修辭關係銜接的字,如鑲嵌修辭)。如:「打混 『兒』{儿化輕綴} 、這下『子』。」(上述屬音綴詞。)如:「我來做『好了』 。」(上述屬表意詞{此表決定的意向}。)如:「『阿』貓」(上述屬名子的調音詞。)如:「今天布丁,我等你布丁。」[由上述可見,說者帶「布丁」之口頭禪,屬調詞。布丁主觀會讓人聯想到「食、軟、彈」,依人們普遍的想法,可以衍生出:可愛、逗趣。前述被賦予正面觀點{此與前方均為假設之觀點},遂造成印象提升。此外,若口頭禪為話者本身的習慣,則可說明該詞是因習慣而被加述;若該口頭禪為話者特意加述,則說明該詞是因話者希望能夠使自己印象變好,而故意加述;兩主旨均符合調節詞的性質。]
  13. 數:數詞,顯示事物數量的詞。含數字、號碼。如:「二、一二三一一〇、『五十幾』人、么拐洞。」
    1. 目:目詞(數性目詞),一種數詞,表示特定數目的詞。如:「百{『一〇〇』的文語形式}、十{一〇}、卅{『三〇』的文語形式}、兩{『二』的變數代表字}、么{『一』的軍用數稱法}。」
    2. 數目:數目詞,一種數詞,數字詞組數性目詞,表示數目。如:「二十一{二一}、一百{『一〇〇』的口語形式}、一萬{『一〇〇〇〇」的口語形式』}、三十{『三〇』的口語形式}。」
    3. 數名:數名詞,數詞直接名詞,成為帶有數量資訊的名詞。如:「一人、一整身{示型數名}。」
      1. 示型數名:示型數名詞。數名詞中,於數詞與名詞間置入形詞,可同時表其性質,並具強調意味。如「一大半」置入了「大」字,則意味便包含了「一半」與「大半」,因而具有了強調意味。
    4. 數動:數動詞,數詞直接動詞,成為帶有次數資訊的動詞。如:「一交。」
    5. 數單:數單詞,數詞配合單位詞而成。如:「一天、一整天{示型數單}、五元。」
      1. 示型數單:示型數單詞。數單詞中,於數詞與單詞間置入形詞,可同時表其性質,並具強調意味。
    6. 數量:數量詞,數詞配合量詞而成,具體描述數量的詞。數詞可因放於主體的前面還是後面,進而改變敘述的語調。疊量詞:以數量詞強調多個個體;屬類疊。疊數量詞:以數量詞強調多個個體本身;屬類疊。如:「一百次、一毛、一隻隻{疊量,一隻又一隻}、一隻一隻{疊數量,一隻接著一隻}、一大隻{示型數量}。」
      1. 示型數量:示型數量詞。數量詞中,於數詞與量詞間置入形詞,可同時表其性質,並具強調意味。如「一整個」置入了「整」字,則意味便包含了「一個」與「整個」,因而具有了強調意味。
    7. 數計:數計詞,數詞配合計詞而成。如:「三平方公尺。」[ 數計後接名詞需用助詞連結。]
    8. 數劃:數劃詞,屬名詞,由數字詞接劃詞,在某種範圍的事物組成的形態內,同時配合數字,簡略命名。如:「一軍、一月一等。」[劃詞大多都由名詞拉出制劃,因此,擁有劃詞詞性的詞,另一種詞性,即是名詞,將數詞接該詞的名詞詞性之後,成為數名詞,而不使用量詞,如:數詞「五」接名詞「區」,成數名詞「五區」,即表示「五個區域」,但數詞若接該詞的劃詞詞性,成為數劃詞的話,即為「五號區域」的意思,所以,名詞與劃詞之間有一條線,但數劃詞與數名詞之間,大部分形體相同,口語上不好辨別,想要表達清楚的話,只能循規蹈矩地用數量詞。另外,數詞的「」,會隨組成的詞語詞性磁效變聲,這樣一來,數劃詞與數名詞就會容易聽辨,「一」也可以由形容詞性去構詞,配合磁效變聲,反而變得形容詞方面不好釐清,這裡是「一」變化特別的地方。]
  14. 單:單詞(單位詞),是計算事物的標準的詞,如貨幣單位、數字計法單位、角度單位、曆法單位。含定單詞(多重單位詞)。如:「倍、成、次方。」
    1. 示單:示單詞。 為無含數的單詞。由形詞與單詞組成的詞。如:「幾天、半月、整日。」
    2. 量:量詞,單位的一種,計算事物某方面數量、次數或特定範圍的單位,同時表示特定形態。數量量詞(數量單位、物量詞):「個{主形}、隻、株、名。」次數量詞(次數單位、動量詞):「次{主形}、趟、回。」測量量詞(測量單位、衡量詞):「步、扠、庹。」
      1. 示量:示量詞。 為無含數的量詞。由形詞與量詞組成的詞。如:「半個、多台、數批、各家、幾隻。」
    3. :計詞(計量量詞、度量衡單位),正稱「程詞」,單位詞之一,置於數詞後,表特定範圍的物理量。如時間單位。如:「五『公斤』、十五『秒』。」
      1. 示計:示計詞。 為無含數的計詞。由形詞與計詞組成的詞。如:「每平方公尺。」
    4. 劃:劃詞,制劃單位,表示特定範圍、特定事物組成的形態,前接名詞,單位的一種,如:「火『軍』、特偵『組』、營業『科』、山水『鎮』、公牛『號』。」
  15. 序:序詞,指示數字詞是表現事物次第的詞。如:「『第』一{指示後方數詞}、一『號』{指示前方數詞,陰平聲,不組序量詞}。」
    1. 序數:序數詞,序詞與數字詞組成,表示事物次第、名位的詞。如:「第一、一號。」
    2. 位:位詞,具體指示事物次第或位置的詞。序數詞組量詞為序量詞(若後再組名詞,則整體轉為述詞);序數詞組名詞為序名詞(若後再組名詞,則整體轉為述詞)。如:「第十五隻{序量詞}、第一個{序量詞}、第一名{序量詞}第五區{序名詞}、第一號{序名詞},號為名詞,指位於第一個位子的號碼}、五號區{序名詞,號為序詞}、第一等{序名詞,另外,「等」本身具劃詞詞性,所以可組數劃詞}。」
      • 「數劃詞」中的數字本身,就表示先後次數的順序,因此無需再組接序詞。
  16. 構:構詞(架構詞),指兩詞句中,有慣用的形式存在,因而歸納出的文法句型,其詞即為構詞。若將本詞拆解,則詞性改變。如:「一…一…」「是…的。」「因為…所以…」[對構詞增加超連結時,若空節號已為文字,則應增加通往構詞語目之超連結而非通往構詞單一成分語目之超連結,如「一頭打混摸魚,一頭認真幹事」,而非「一頭打混摸魚,一頭認真幹事」]
語種
  1. 慣:慣語。有標點符號的熟語。
特別詞語種
  1. 詷:本語目所有詞性、釋義、性質與對象語目所有詞性、釋義、性質完全相同,但非正字。用於異字語目中。
  2. 𧥧:本語目所有詞性、釋義、性質與對象語目所有詞性、釋義、性質完全相同,但非正字,且兩語目注音皆不同。用於異字語目中。
  3. 音詷:本語目單一注音之所有詞性、釋義、性質與對象語目單一注音之所有詞性、釋義、性質完全相同,但非正字。用於異字語目單一注音中。同注音之同詞性之所有釋義、性質完全相同者,釋義詞性使用對象詞性即可;不同注音之所有相同詞性之所有釋義、性質完全相同者,在對象語目之不同注音之所有相同詞性項目中分別提及異字語目即可。假設甲語目有[1音詷](對象語目為乙語目),乙語目有[1全詷](對象語目為丙語目;且乙語目[1全詷]注音與甲語目[1音詷]注音相同),則甲語目之[1音詷]具有乙語目[1全詷]之效力,甲語目[1音詷]與對象語目多注音之所有詞性、釋義、性質完全相同。
  4. 全詷:本語目單一注音之所有詞性、釋義、性質與對象語目多注音之所有詞性、釋義、性質完全相同,但非正字,且本語目只有單一注音,對象語目有多注音。用於異字語目單一注音中。

聖典專家名簿(聖典)

  • 待研字詞公佈於「字詞研究區」(尚未開放),相關科別之顧問會受邀來研討,無關科別之顧問,若有高見,也歡迎加入討論。
  • 申請成為聖典專家»聖典專家申請方式

怪物專家:

  1. 怪物(細:總括。擅:編纂聖典。任於:創典之際。任時:無限。)
  • 止申。

天文科學(天文學、空間學、宇宙學)專家

  • 歡迎加入。

星球科學(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專家:

  • 歡迎加入。

物文科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專家:

  • 缺額(生物學-植物學專家)。

計算科學(數學、統計學、電腦學)專家:

  • 缺額(數學-古數學專家)。

人文科學(社會學、經學、史學、地理學、語學、政學、心理學、藝術、哲學、宗教學、教育學)專家:

  • 缺額(社會學-網路社會學專家)。
  • 缺額(宗教學)。

應用科學(工學、農學、商學、設計學、建築學、醫學、食學、法學、軍事學)專家:

  • 歡迎加入。

聖典專家申請方式(聖典)

  1. 「缺額」可提出申請。
  2. 顯示「滿額」的科別,需獲得該科別一名以上專家之推薦,方可申請。
  3. 「止申」表示目前不開放申請,或是專家名額爆滿,導致無法接受申請。除非本典特別邀請。
  4. 所有聖典專家均無任何薪酬。

註:可接受轉科,可接受兼科(但皆應為精通之領域,最多三科別)。


申請方式:回報中填寫資料(分類選擇「申請」)。

申請資格:凡使用中文,有獨自之研究領域,並認同本典理念者,均可申請。無年齡、國籍之限制。

審核方式:採試任審查方式,為期約數個月。申請者會不定時收到《聖典》的字詞研究邀請函,若能協助編纂聖典達數次,經審查員一致認可,始能被正式登錄於《聖典專家名簿》。此外,試任者若超過一週斷絕與聖典的聯絡,視同自行放棄資格。

必填資料:

  1. 專家稱呼:[請填寫於本典擔任顧問所用之稱呼或暱稱。請勿使用外語名或夾雜外語之中文名。]
  2. 申請的專科:[以名簿分類為準。例一:語學。例二:1.語學。2.政學。]
  3. 申請的專科細項:[例一:文字學。例二:1.語學>文字學。2.政學>社會福祉。例三:1.語學>文字學、語學>語言學、語學>修辭學。2.政學>社會福祉、政學>政黨研究。例四:1.語學>總括。2.政學>總括。]
  4. 擅長的方面:[自由填寫,或填寫所申請之專科細項的精通內容。]
  5. 擔任時長:[如一年或卅年或無限。請勿低於三個月。]
  6. 聯絡方式:(請填寫與本典聯絡用之電郵地址。)
  7. 備註:[非必填。]

爭議暨敏感性內容處理方式(聖典)

  1. 《爭議暨敏感性內容處理要點》編纂士應注意爭議暨敏感性內容應之存在,另定下級編纂規則《爭議暨敏感性內容處理要點》。
  2. 國家與政治處理規則:國家與政治為複雜的,如一國不被第二國承認,但被第三國承認;如一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不在主張擁有該地區主權的國家手中,或者是國家處於動盪不安或戰爭的狀態。上述將會造成爭議與敏感性問題。
    1. 有實際控制權者為重,即使某方不承認(或具非法性),或聲張控制權在於己。
    2. 有實際控制權,但處於戰爭、動盪狀態中,則僅用地名稱呼(必要時列出關係者)。[若一國有能力影響或操控另一國,則此為政治之實力,本典應予迴避。]
    3. 大中華地區
    4. 中國:多個國家之國名簡稱。
    5. 臺灣:一座島。
  3. 宗教處理規則:宗教觀念或宗教用語需註宗教名。
  4. 社會議題處理規則:一個社會議題受多數人士關注,故須說明其爭議。
  5. 其它內容原則:爭議、敏感性內容若不屬於上列規則的任一項,則依讀者須知第四條方式應對,但編譯時須嚴謹、客觀。
  6. 爭議敏感性內容回報處理原則:處理時應以中立的態度了解回報之內容,但不處理任何抨擊字詞的回報。

怪物部首規則(聖典)

怪物部首基本規則
  1. 字分類規則:按以下方式判斷字的部首:由「字件判定原則」規定之順序拆分字件,按「字位判定原則」找尋副位字件,若有副位字件,則為該字部首;若無,則按「順位判定原則」規定之順序,依序尋找各個字件是否為部首。若無,則進入第二輪拆分,按「順位判定原則」規定之順序,針對已拆分的各個字件,從第一個獨立性字件開始,拆分之,然後按「字位判定原則」找尋副位字件,若有副位字件,則為該字部首;若無,則按「順位判定原則」規定之順序,依序尋找此獨立性字件所屬的各個字素是否為部首。若無,則進入第三輪拆分,再按「順位判定原則」規定之順序,針對第二個獨立性字件開始,拆分之……步驟依此類推。部首字本身為部首,不須拆分。
    1. 字件判定原則:判定字之結構時依以下順位拆分出字件:由夾至外拆分>由上至中至下拆分>由左至中至右拆分。
    2. 順位判定原則:字件順位(優先度由高至低)如下:夾>外>上>下>左>右>中。
    3. 字位判定原則:本質為縮變性部首字件部首的字件歸屬副位字件;其餘字件歸屬於主位字件。副位字件屬該字部首。副位字件有複數個時,依「順位判定原則」優先度高者為該字部首。
    4. 穿體判定原則:字件本身為部首,但在某字裡受它字素貫穿(例如橫向字件與縱向字素交叉),則該字件處理順序推後一輪。
    5. 字件判例一:「類」第一輪由左至右拆(上下無法拆):左字件罕用字件、右字件「頁」。因右字件「頁」屬於副位字件(本身為字件部首),故部首為右字件。
    6. 字件判例二:「慈」第一輪應先由上至中至下拆分:上字件「䒑」、中字件「𢆶」、下字件「心」(此處以楷體寫法為準。假設某字體寫法為「䒑」、「𢆶」相連的話,則應拆為「兹」與「心」來判定,此時判定結果與後述結果相同)。無副位字件。依「順位判定原則」,字件順位為:上>下>中。上字件「䒑」非部首,故部首為第二順位之下字件「心」。
    7. 字件判例三:「參」第一輪應由上至中至下拆分:上為「厽」、中為「人」、下為「彡」。無副位字件。依「順位判定原則」,字件順位為:上>下>中。因上字件非部首,故部首為第二順位之下字件「彡」。
    8. 字件判例四:「器」第一輪應由上至中至下拆分:上為「吅」、中為「犬」、下為「吅」。無副位字件。依「順位判定原則」,字件順位為:上>下>中。因上、下字件(獨立性字件)非部首,故部首為第三順位之中字件「犬」。
  2. 小部首規則:部首內特定類型之副位字件所構成字數目達標,該字件可改組小部首。小部首視為部首,適用於與部首有關的規範。
    • 俟完善字之收錄後將另訂定項目內容所指之詳細數目。
  3. 難解字記錄要點:依據「文字分類規則」分類文字時,判定步驟複雜者,得記錄其於下方之「難解字記錄區」。
  4. 個別部首區:下方一畫部首至十七畫部首為個別部首區,個別部首區之各個項目描述該部首所處位置。該部首被指定可處於多個字件位置時,不歸屬小分類,該部首被指定處於單一字件位置時,應歸屬小分類(例如部首「丶」被指定僅能出現於頂字件,因此該部首歸屬於小分類「頂字件部首」)。
個別部首區
一畫部
  1. :外部〇者;底部〇者。
  2. :頂部一者;中部一者;底部一者。如:「不、兩、两、両、上、下、靣、死、再。」
    • 「歹、止、面、頁、页、示、鬲、鱼、豆」自成部首。
    • 「晉」以順位判定原則分析,歸屬「一」部,且所屬字件本身沒有主、副位字件之性質。
    • 「旦」同依前項類推,爰歸屬「日」部。
  3. 乚:含乚者。
  4. 乙:含乙者。
  5. 丿:含丿者;頂部丿者(兩種縮變方式)。例:「乃」。第一種縮變:「升」。第二種縮變:「先」。第三種縮變:「千」、「重」、「垂」。小部首:𠂉〖〗(頂部𠂉〖〗者,如:「竹」、「乞」)、⺈(頂部⺈者,如:「龜」、「龟」、「危」、賴」)。
    • 「生、矢、牛、𠂇〖〗」自成部首。
    • 「香」自成部首。
    • 「色」、「角」自成部首。
    • 「無」的第一、第二字素與下方(卌)不相結,據順位判定原則,屬「𠂉〖〗」部。
    • 「𠂆」、「𠂢」暫歸屬本部首。「反」暫歸屬又部。
    • 「史」前半部字素為口,後半部字素為乂,且口受乂穿體,據「穿體判定原則」,由「乂」判斷部首,故歸屬本部。

頂字件部首:

  1. 丶:頂部丶者。小部首:户(外部户者)。
    • 「辛」自成部首。
    • 「為、为」頂部為「丶」,遂屬之。
  2. 乛:頂部乛者。如:「买」、「承」。

中字件部首:

  1. 丨:頂、底無一者,中部丨者;含中、串字件者。如:「丫、申、束、肀。」
    • 「由」為獨體字,四字素可視為「曰」,但受「丨」穿體,部首性降為次要,因此歸屬最後的字素「丨」部。
    • 「出」為獨體字,(簡易判定)最初兩字素與最後兩字素為「凵」,但部首的「凵」為外字件部首,故不符條件,且第一個「凵」亦為受穿體字,故本字屬「丨」部。
  2. 亅:頂無一者,含亅者。
二畫部首
  1. 二:含二者;夾部二者;中部二者;含云、五字件者。如:「丕、三、、元。」
    • 「正」為獨體字,據順位判定原則,屬二部。
    • 「次」暫歸屬欠部。
  2. :含儿者;含兄、兀、尣字件者。
    • 「甚」據順位判定原則(本字為獨體字)由夾至外(無從判定)、由上跳下(下為「匹」,但本字不是部首)、由左跳右(無從判定)、由中(倒數第二、第三字素為「儿」,故本字屬「儿」部)。
    • 「先」由上跳下選定時「𠂉〖〗」受「丨」穿體,據「穿體判定原則」不歸屬該部首,遂本字屬「儿」部。
  3. 几:底部几者;外部几者。
  4. 八:頂部八者;底部八者。如:「具」、「真」。
  5. 刀:含刀者。
  6. 十:含十者。小部首:(頂部者,如:「南」、「直」)。
    • 「克」自成部首。
  7. 人:含人者。如:「合、令、含。」
    • 「金」自成部首。
  8. 又:含又者。
  9. 力:含力者。
  10. 匕:含匕者;含北、鬯字件者。
    • 「旨」首字件為「匕」,遂屬「匕」部。
  11. 厶:含厶者。

頂字件部首:

  1. 冖:頂部冖者。
  2. 亠:頂部亠者。小部首:玄(左部玄者)、齊(外部齊者)。
  3. 「文、高」自成部首。
  4. 丷:頂部丷者;頂部䒑、龸、业、⺶字件者;含羊字件者。小部首:首(含首者)、黹(左部黹者;底部黹者)。如:「業」。又如:「裳」、「常」。又如:「拳」。
  5. ⺊:頂部⺊者;小部首:(外部者)、卤(頂部卤者)、鹵(左部鹵者)、虍(頂部虍者)、虎(含虎者)。
  6. 入:頂部入者。

底字件部首:

  1. 㔾:底部㔾者。

左字件部首:

  1. 冫:左部冫者。
  2. 亻:左部亻者。
  3. 讠:左部讠者。

右字件部首:

  1. 刂:右部刂者。
    • 「列」的「刂」屬字件部首,即為副位字件,故屬本部。
  2. 卩:右部卩者。
  3. 巜:右部巜者。
  4. 卜:右部卜者。

外字件部首:

  1. 厂:外部厂者。
  2. 𠂇〖〗:外部𠂇〖〗者。
  3. 匸:外部匸者。
  4. 匚:外部匚者。如:「臣」。
  5. 凵:外部凵者。
  6. 冂:外部冂者。有一種縮變(⺆):「周」。小部首:⺜(頂部⺜者)。
    • 「冊」外部為「冂」,據順位判定原則,部首本屬「冂」部,但「冂」受中部「一」字素穿體,遂部首歸中部「一」。
    • 「冉」外部為「冂」,據順位判定原則,部首本屬「冂」部,但「冂」受中部「土」字素穿體,遂部首歸中部「土」。
    • 「內」外部為「冂」,據順位判定原則,部首本屬「冂」部,但「冂」受中部「入」字素穿體,遂部首歸中部「入」。
  7. 勹:外部勹者。
  8. 廴:外部廴者。
  9. 𠘨〖〗:外部𠘨〖〗者。小部首:风(外部风者;右部风者)、風(外部風者;右部風者)。
畫部首
  1. 巛:頂部巛者;底部巛者。
  2. 川:含川者。
  3. 彡:右部彡者;底部彡者。小部首:辵(外部辵者)。
  4. 寸:含寸者。
  5. 尢:外部尢者;右部尢者。
  6. 大:含大者。
  7. 小:含小者。
  8. 弓:左部弓者;底部弓者。
  9. 己:含己者。
  10. 巳:含巳者。
  11. 彐:含彐者。
  12. 彑:頂部彑者。
  13. 口:含口者。有一種縮變:「回」、「四」(口在外,儿在內,依順位判定原則不屬儿部)。「向」暫歸屬本部首。
  14. 女:左部女者;底部女者。
  15. 子:含子者。
  16. 马:左部马者;底部马者。
  17. 山:含山者。
  18. 屮:含屮者。如:「艸」。
  19. 巾:含巾者。
  20. 士:含士者。
  21. 土:含土者。小部首:(底部者,如:坐、垂)。如:「幸」。
    • 「去」最初三字素為「土」,最後兩字素為「厶」,據順位判定原則歸屬「土」部。
  22. 干:含干者。
  23. 工:含工者。
  24. 兀:含兀者。
  25. 夕:含夕者。
  26. 幺:含幺者。
  27. 弋:右部弋者;外部弋者。如:「武」。
  28. 飞:外部飞者;右部飞者。如:「飛」。
  29. 阝:左部阝者;右部阝者。

頂字件部首:

  1. 宀:頂部宀者。
  2. 夂:頂部夂者。

底字件部首:

  1. 廾:底部廾者。
  2. 夊:底部夊者。

左字件部首:

  1. 忄:左部忄者。
  2. 扌:左部扌者。
  3. 氵:左部氵者。
  4. 彳:左部彳者。
    • 「行」自成部首。
  5. 犭:左部犭者。
  6. 饣:左部饣者。
  7. 纟:左部纟者。

外字件部首:

  1. 囗:外部囗者。
  2. 门:外部门者。
  3. 尸:外部尸者。
  4. 广:外部广者。
    • 「鹿」、「麻」自成部首。
畫部首
  1. 火:左部火者(需為縮變性部首);底部火者。
  2. 父:上部父者;底部父者。
  3. 木:左部木者;底部木者。
    • 「桑」根據順位判定原則可判斷為「又」部,但底部字件為「木」縮變後的型態,遂符合「字位判定原則」,故屬「木」部首。
  4. 犬:右部犬者;底部犬者。
  5. 车:左部车者;底部车者。
  6. 贝:左部贝者;底部贝者。
  7. 支:右部支者;外部支者。
  8. 王:上部王者;底部王者。
  9. 比:含比者。
  10. 斗:含斗者。
  11. 爻:含爻者。
  12. 文:含文者。如:「齐」。
  13. 戈:右部弋者;外部弋者。如:「截」。
  14. 氏:含氏者。
  15. 毛:含毛者。
  16. 日:含日者。有一種縮變:「量」、「星」、「是」。
  17. 曰:含曰者。
  18. 月:含月者。
  19. 爪:含爪者。
  20. 止:含止者。
    • 「齒」自成部首。
  21. 毋:含毋者。
  22. 牙:含牙者。
  23. 方:左部方者(需為縮變性部首);底部方者。
  24. 水:底部水者。

頂字件部首:

  1. 爫:頂部爫者。小部首:采(左部采者)。如:「受」。
  2. ⺿:頂部⺿者。有一種縮變:艹(三畫)。
    • 「艸」屬屮部。
  3. 耂:頂部耂者。
  4. 龶:頂部龶者。小部首:青(左部青者)、麦(左部麦者;外部麦者)。如:「表、靑」。
  5. 卝:頂部卝者。

底字件部首:

  1. 灬:底部灬者。
    • 「魚」自成部首。
  2. 心:底部心者。
  3. 手:底部手者。
  4. 牛:底部牛者。
    • 「牽」有僅有的「牛」字件,屬「牛」部。

左字件部首:

  1. 歹:左部歹者。
  2. 𤣩〖〗:左部𤣩〖〗者。
  3. 爿:左部爿者。
  4. 片:左部片者。
  5. 礻:左部礻者。
  6. 牜:左部牜者。
  7. 韦:左部韦者。
  8. ⺼:左部⺼者。

右字件部首:

  1. 斤:右部斤者。
  2. 攴:右部攴者。
  3. 殳:右部殳者。
  4. 攵:右部攵者。
  5. 欠:右部欠者。
  6. 旡:右部旡者。
  7. 见:右部见者。

外字件部首:

  1. 气:外部气者。
  2. 戶:外部戶者。
    • 戸屬一部、户屬丶部的小部首。
  3. ⻎:外部⻎者。有兩種縮變:辶(三畫)、⻍(四畫)。
畫部首
  1. 白:含白者。
  2. 目:含目者。小部首:鼎(底部鼎者;左部鼎者)。
  3. 田:含田者。
  4. 甘:含甘者。
  5. 疋:右部疋者;底部疋者。
  6. 石:左部石者;底部石者。
  7. 皮:左部皮者;右部皮者。
  8. 立:含立者。
  9. 生:含生者。
  10. 瓜:含瓜者。
  11. 禾:含禾者。小部首:黍(左部黍者)。
  12. 瓦:含瓦者。
  13. 母:含母者。
  14. 龙:含龙者。
  15. 鸟:右部鸟者;底部鸟者。

頂字件部首:

  1. 罒:頂部罒者。
  2. 癶:頂部癶者。
  3. 穴:頂部穴者。

底字件部首:

  1. 皿:底部皿者。
  2. 用:底部用者。
  3. 玉:底部玉者。
  4. :底部示者。

左字件部首:

  1. 矛:左部矛者。
  2. 矢:左部矢者。
  3. 衤:左部衤者。
  4. 钅:左部钅者。

外字件部首:

  1. 疒:外部疒者。
畫部首
  1. 虫:左部虫者;底部虫者。
  2. 米:左部米者;底部米者。
  3. 缶:左部缶者;底部缶者。
  4. 舌:左部舌者;底部舌者。
  5. 血:左部血者;底部血者。
  6. 臼:頂部臼者;頂部臼者。小部首:𦥑(含𦥑部者)。
  7. 而:含而者。
  8. 耳:含耳者。
  9. 艮:含艮者。
  10. 肉:含肉者。
  11. 聿:含聿者。
  12. 羽:含羽者。
  13. 至:含至者。
  14. 衣:底部衣者;夾部衣者。
  15. 光:含光者。

頂字件部首:

  1. 覀:頂部覀者
  2. 自:頂部自者。
  3. ⺮:頂部 ⺮者。
    • 竹屬𠂉〖〗部。

底字件部首:

  1. 糸:底部糸者。

左字件部首:

  1. :左部者。
  2. 糹:左部糹者。
  3. 舟:左部舟者。
  4. 耒:左部耒者。
  5. ⺶:左部⺶者。
  6. 𠂤〖〗:左部𠂤〖〗者。小部首:阜(左部阜者)、⻕(左部⻕者)。

右字件部首:

  1. 色:右部色者。
  2. 页:右部页者。

夾字件部首:

  1. 行:夾部行者。
七畫部首
  1. 車:左部車者;底部車者。
  2. 里:左部里者;底部里者。
  3. 角:左部角者;底部角者。
  4. 辰:含辰者。
  5. 谷:左部谷者;右部谷者。
  6. 貝:左部貝者;底部貝者。
  7. 見:右部見者;底部見者。
  8. 豆:左部豆者;底部豆者。小部首:豐(左部豐者)。
  9. 邑:右部邑者;底部邑者。
  10. 辛:右部辛者。有一種縮變:「辣」。小部首:辡(夾部辡者)。
  11. 克:外部克者;右部克者;底部克者。

底字件部首:

  1. 足:底部足者。

左字件部首:

  1. ⻊:左部 ⻊者。
  2. 言:左部言者。
  3. 赤:左部赤者。
  4. 身:左部身者。
  5. 豸:左部豸者。
  6. 豕:左部豕者。
  7. 酉:左部酉者。
  8. 镸:左部镸者。

外字件部首:

  1. 走:外部走者。
八畫部首
  1. 隹:含隹者。
  2. 齿:左部齿者;底部齿者。
  3. 鱼:左部鱼者;底部鱼者。

頂字件部首:

  1. 非:頂部非者。
  2. ⻗ :頂部⻗者。
    • 「雨」屬一部。

底字件部首:

  1. 金:底部金者。
  2. 長:底部長者。

左字件部首:

  1. 釒:左部釒者。
  2. 飠:左部飠者。
  3. 𠦝:左部𠦝者。

右字件部首:

  1. 隶:右部隶者。

外字件部首:

  1. 門:外部門者。
九畫部首
  1. 音:含音者。
  2. 革:左部革者;底部革者。
  3. 面:左部面者;底部面者。
  4. 香:左部香者;底部香者。
  5. 食:含食者。

底字件部首:

  1. 韭:底部韭者。

左字件部首:

  1. 骨:左部骨者。
  2. 韋:左部韋者。

右字件部首:

  1. 頁:右部頁者。
十畫部首
  1. 馬:左部馬者;底部馬者。
  2. 高:含高者。
  3. 鬲:左部鬲者;底部鬲者。
  4. 鬼:含鬼者。

頂字件部首:

  1. 髟:頂部髟者。

外字件部首:

  1. 鬥:外部鬥者。
十一畫部首
  1. 鳥:含鳥者。
  2. 魚:左部魚者;底部魚者。
  3. 鹿:含鹿者。
  4. 麥:外部麥者;左部麥者。

左字件部首:

  1. 黃:左部黃者。

外字件部首:

  1. 麻:外部麻者。
十二畫部首

底字件部首:

  1. 黽:底部黽者。

左字件部首:

  1. 黑:左部黑者。
十三畫部首
  1. 鼓:頂部鼓者;底部鼓者。
  2. 鼠:外部鼠者;左部鼠者。
十四畫部首

左字件部首:

  1. 鼻:左部鼻者。
十五畫部首
  1. 齒:左部齒者;底部齒者。
十六畫部首
  1. 龍:含龍者。
十七畫部首

左字件部首:

  1. 龠:左部龠者。
難解字記錄區
  1. 頂部「吂」、左底部「⺼」、右底部「卂」:「贏」、「羸」、「嬴」等字,統一部首為「口」部。(本類型字無夾部、外部,且無法左右選定)上下拆分後,得兩部分,分別為「吂」及「⺼、…、卂」,此時前者再次上下拆分(因後者受限於字本身無法左右選定之條件,故無法拆分),成「亡」、「口」字件,此時可判定,遂告成。

中文暨外語字母對照表(聖典)

  • 本表是中文暨外語字母對照表,可作為翻譯的標準。
  • 本語目免用半角括。

英文字母

中文原文大寫
誒(ㄟˋ)A
吡(ㄅ|ˋ)B
呬(ㄒ|ˋ)C
D
乂(|ˋ)E
 艾嘸F
G
 誒詓(ㄟˋ ˙ㄑㄩ)H
 嗳I
 諈J
 愷K
 誒喽L
誒亩M
 恩N
O
P
俈(ㄎ|ㄨˋ)Q
R
 艾嘶S
T
唀(|ㄨˋ)U
 毕(ㄪ|ˋ)V
 咑咇呦W
 艾克斯X
 喎Y
 嚌Z

希臘字母

中文原文小寫
阿爾法α
貝塔β
伽瑪γ
德爾塔δ